2008年1月16日 星期三

孕婦禁忌 : 飲用太多咖啡 影響胎兒骨骼[轉貼]

孕婦禁忌 : 飲用太多咖啡 影響胎兒骨骼[轉貼]由知道已懷有身孕開始﹐媽媽﹑奶奶﹑姨媽﹑姑姑便紛紛提供心得﹐說這些不能吃﹐那些切忌食。其實這些孕婦傳統禁忌有多少是對﹐多少是錯的呢﹖還有﹐有哪些食物﹐是孕婦真正要敬而遠之的呢﹖這裏讓我們詳細道來。※傳統謬誤﹕1.不要吃生冷﹑寒冷的食物﹐如涼粉﹑西瓜﹑雪糕﹐這會造成早產﹐甚至小產呢﹗這是無科學根據的﹐但孕婦吃後不舒服如出現瀉肚子﹐就最好暫停食用﹐不過﹐對胎兒是絕對無影響的。2.吃羊肉會令胎兒“發羊吊”﹖羊癇風(癲癇的通稱)和羊肉是沒有關系的﹐而且羊肉含豐富維他命B12和鐵質﹐營養豐富﹐孕婦吃絕對有益無害。3.多喝鮮奶﹐生出來的嬰兒皮膚會很白﹖胎兒的皮膚顏色是受父母的遺傳基因影響﹐於成孕那一刻便已決定﹐與懷孕期的飲食無關。4.吃蝦蟹會令胎兒的皮膚差和產生皮膚敏感﹖如果孕婦本身對蝦蟹有敏感﹐在懷孕期應避免進食﹐這是恐怕孕婦對蝦蟹敏感的情況遺傳給胎兒的機會增加。而沒有敏感的孕婦﹐就算吃了都不會令胎兒的皮膚差和產生皮膚敏感。※有醫學根據的飲食禁忌 1.不要過量吸取維他命A。 孕婦攝取太多的維他命A﹐會導致早產和胎兒發育不健全﹐所以每日只可攝取 400-1250微克的維他命A﹐其中豬肝含極豐富維他命A﹐孕婦切忌過量進食。 2.要限制飲用含咖啡因的飲品。 攝取太多咖啡因會影響胎兒的骨骼成長﹐有可能出現手指﹑腳趾畸形的情況﹐也會增加流產﹑早產﹑嬰兒體重過輕的情況。最好避免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品﹐如果非喝不可﹐每日不可多過2杯咖啡或3杯半濃茶。 3.避免喝酒 如果喝太多酒﹐會令胎兒畸形﹐影響胎兒智商和生理上的發展﹐基本上是避免喝。2杯啤酒﹑或1杯葡萄酒為極限。 4.避免高糖﹑高脂肪食物 吃太多高糖﹑高脂肪食物如汽水﹑糖﹑薯片﹐令孕婦過胖﹐從而增加妊娠性糖尿病﹑妊娠性高血壓的情況﹐除增加日後患糖尿病和血壓高的機會之外﹐分娩時也會有困難。 ※妊娠期間營養需求妊娠期間,每種營養素的需要量都增加了,然而,各種營養素的增加卻不同,如蛋白質、鐵、葉酸、維生素D、鈣、磷、鎂、需增加50%或更多,其他營養素則需增加15~50%。‧妊娠第一期(懷孕3~12週)在懷孕期,母體為了提供胎兒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,需要高單位的維生素及礦物質,例如葉酸及維生素B12,在這一階段,孕婦飲食的改變及營養的需要量與懷孕前差異不大,每日只需以均衡飲食為基礎,輔以高單位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即可,不過在這個時期有些孕婦會產生噁心、消化不良、嘔吐等現象,即一般所稱的害喜,因此,在飲食上宜少量多餐,補充維生素,可以食用較乾的醣類食物,例如乾麵包、餅乾等來改善此現象,而且最好將固體與液體食物分開,即在食用正餐或點心時,先吃乾爽易下飯的菜餚,待用餐完畢,間隔一段時間後,在喝湯、水或飲料,盡量避免吃油膩的東西。‧妊娠第二期(懷孕12~24週)這時期的孕婦,體重的增加較明顯,約每星期增加0.5公斤左右,胎兒的性器官也會發育完全,大部分在初期的害喜症狀會漸漸的消失。‧妊娠第三期(懷孕24~40週)這時期的胎兒快速成長,尤其是腦部的發育,因此母體需要攝取較多的熱量,一天約增加300~350卡,蛋白質及鐵質的需要量會較一般均衡飲食為多。有些孕婦於這時期會有小腿抽筋或牙齒易損的現象發生,可能是血液中鈣濃度不足所致,可多攝取牛奶、奶製品、芝麻、杏仁果及沙丁魚等。孕婦的飲食不但是量,更是質方面的增加,須注意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物,而少吃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和鹽份。孕婦於妊娠期間每日所需要的重要營養及其增加量如下:※熱量孕婦的基礎代謝率較懷孕前增高15~23%,熱量需要量呈正比增加。故孕婦每天的熱量攝取應比懷孕前增加 200~400大卡。懷孕第一期孕婦常有噁心、嘔吐現象,且此期胎兒的生長發育不快,故熱量可維持正常的供應,每日攝取熱 量建議增加150大卡。懷孕第二期胎兒的生長發育日趨加速,此期能量的需要主要是母親本身的需要,每日攝取熱量建議增加350 大卡。懷孕第三期因體重增加迅速,所需的熱量更多。但因此時的活 動量較少,可抵消部分熱量的消耗。此期的能 量主要是供給胎兒和胎盤的需要,熱量需要量同第二期。懷孕前的身高、體重、年齡、活動量和健康狀況都會影響熱量的需要,中度活動量的孕婦或體重不足的孕婦 可以每公斤體重需要40大卡來計算。簡易孕期熱量每日需要公式:理想體重X40大卡+300大卡。 ※蛋白質懷孕期間由於需要足夠的胺基酸來供給胎兒的生長、子宮及乳房的發育和母體血量的增加,蛋白質的需要量 也因而增加。懷孕前的婦女每天約攝取60公克的蛋白質,而懷孕第二、三期則增加20公克;孕婦及乳母每日蛋白質需要量 約為婦女的1.5倍。須注意飲食中最好有一半為動物性蛋白質,如肉類、魚、蛋、牛奶等。植物性蛋白質方面可增加黃豆製品, 如豆腐、豆漿、豆干或其他豆類。各種食物所含蛋白質的量約略如下:牛奶一瓶(200公克)約含5.8公克蛋白質,雞蛋一個(50公克)約含6.4 公克,牛肉70公克約含13.5公克,豬肉70克約含9.4公克,所一個孕婦一天所需的攝取量即自行可約略算出。胎兒體內累積的蛋白質,從懷孕第四個月開始明顯增加。胎兒係經由胎盤自母體取得胺基酸,因此胎兒血中 胺基酸的濃度高於母體,母體若不能攝取足量的蛋白質,則容易造成低蛋白血 症(Hypoalbuminemia ),甚 至引起子癇前症。 ※脂肪脂肪是身體能量的重要來源,懷孕期間脂肪可安全地被吸收。在妊娠中期貯存在胎兒身上的2%脂肪,至末期 可增至12%。脂肪食物中只有亞麻油酸(Linoleic acid)無法在體內由其他的來源製成,主要存於植物,因此懷孕期間須加 補充。植物性脂肪如葵花籽油、玉米油、花生油等均含有亞麻油酸。含動物性脂肪的食品如肉、魚、奶油、豬油等,若過份攝取動物性脂肪,由於其膽固醇含量極高,易引起高 血壓及心血管疾病,故懷孕期應多攝取植物性脂肪。 ※碳水化合物孕婦對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增加,尤其是妊娠二、三期。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會促進體重的增加及胎兒、胎盤 和母親其他組織的生長。牛奶、蔬菜、水果、全穀類和麵包等,均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 物。 ※礦物質妊娠期間礦物質的需求量會增加,維持組織的生長。鈣和磷:鈣對胎兒骨骼和牙齒的發育影響很大,孕婦飲食中若缺乏鈣,會導致母體本身骨骼鈣的含量減少。故懷孕 後須增加鈣的攝取量。成年婦女每天鈣磷需要量為800毫克,妊娠期間則需多增加400毫克。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牛奶、小魚、蝦米、蛤、海藻類、牡蠣等。一公升的牛奶含一公克鈣,故孕婦每天應 多喝牛奶。富含鈣及蛋白質的食物幾乎都含豐富的磷,如牛奶、蛋、肉類。 鐵:懷孕期間母體對鐵的需要量亦增加,若飲食中缺乏鐵則會造成貧血,同時新生兒體內鐵質之貯存量亦會減 少。胎兒在懷孕末三個月中鐵的吸收將增加三倍,是吸收率最高時,故懷孕第三期鐵攝取量增加為18毫克以上 。鐵質在酸性環境中才容易吸收,懷孕四、五個月以後,因胃內游離酸減低,孕婦不能從食物中吸收鐵,故 貧血之孕婦(每100cc血中血紅素在10公克以下)可依醫囑補充鐵齊。瘦肉、深綠色蔬菜、肝臟、蛋黃、全穀類、乾果、豆莢類、貝類均富含鐵質。 碘:碘是形成甲狀腺不可或缺的成份,孕婦在懷孕期間必須攝取足量的碘,以應甲狀腺功能增加的需求。而孕 婦若有嚴重的碘不足,則嬰兒可能會罹患呆小症(Cretinism)。懷孕第三期因胎兒迅速成長發育,且母體代謝加速,故須增加其攝取量,每週至少食用海產食物一次。 ※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生命和生長所需之有機物,通常無法由身體合成, 而是少量地存在特定的食物中,故妊娠其間需補充維生素。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、D、E、K︰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,如深綠色及黃色蔬菜、肝臟、牛油。維生素D有助於鈣、磷的吸收與利用,和牙齒、 骨骼的發育有關,以肝、魚肝油、蛋黃、香菇及魚等含量較多,另外妊娠其間每天喝一夸特(約1000CC)的 牛奶,即可提供足夠的維生素D。維生素E則廣泛的分佈在食品中,特別是植物性脂肪首油類、全 麥類、綠 色蔬菜和蛋,懷孕期間維生素E的攝取量要增至10單位。維生素K與血液的凝固有關,妊娠期間均衡的飲食 即可提供足夠的維生素K。*攝取過量或不足量的維生素均會造成不良的影響,因此依每日營養建議量攝取即可。水溶性維生素:水溶性維生素會由尿液中排出體外,只有少量會被貯存,所以每天必須攝取足量的維生素。維生素c負責結 締組織及血管系統的形成,並形成膠質(Collagen)有助於減輕靜脈曲張的症狀,在妊娠期間的需要量從 60mg增至80mg。一般維生素c的飲食來源有柑橘、蕃昔、草莓、甘藍和綠葉蔬菜。維生素B群則包括了維 生素B1(Thiamine)、B2(Riboflavin)、菸鹼酸(Niacin)、葉酸(Folic acid)、泛酸(Pantothenic acid) 、維生素B6和B12。維生素B群在體內許多反應(如細胞呼吸、葡萄糖的氧化及代謝)中,擔任輔的作用, 因此其需要量必須隨胎兒生長發育加速、熱量的需求增加而增加。懷孕是婦女人生中相當重要的過程,懷孕之後因為要供應胎兒成長所需的養分,有時會讓母體變的比平時更為脆弱,甚至引發許多併發症,影響到胎兒及母親本身的健康,因此孕婦的保健工作也就顯得格外重要。孕婦禁忌多 未必樣樣得遵守在老一輩觀念裡,女人一旦懷了孕,許多禁忌也就跟著來,包括不能提重物、手不能舉高、不能拍孕婦肩膀,甚至不能在家中大興土木、不能讓孕婦聞麝香、不能吃海鮮……等,大大小小的禁忌多得不勝枚舉。不過這些禁忌在醫師眼中,其實並不是樣樣都需要遵守的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主任曹永昌表示,其實孕婦最重要的就是飲食均衡,在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營養,至於不能吃海鮮的說法,曹永昌說,其實只要媽媽本身不會對海鮮過敏,對腹中胎兒就不會造成影響。而且如果孕婦本身常熬夜或有睡不著的困擾,吃海鮮反而對身體有幫助,因為海鮮不會太燥熱,且有豐富的蛋白質,對害喜的孕婦來說,是十分不錯的選擇。害喜嚴重就應求助醫師另外,不少孕婦因為害喜嚴重,吃什麼吐什麼,根本無法達到飲食均衡,有些孕婦在懷孕期間變得非常想睡覺,有的則是會改變口味,原來喜歡的食物反而討厭,變成只對某種食物有興趣。曹永昌指出,無論是嘔吐、分泌大量胃酸、口味改變或是想睡覺等,都是害喜的現象。至於懷孕初期為什麼會有這些令準媽媽飽受折磨的害喜現象,目前醫學上沒有非常明確的答案,只知道這些現象都是因為懷孕初期荷爾蒙變化造成的。針對這種情況,曹永昌表示,許多民眾會服用新寶納多及中將湯來緩和孕吐情形,但如果情況太過嚴重,他建議民眾最好還是前往就醫,在中醫的治療方式上會採取所謂「健脾燥溼」的方式,也就是利用各種中藥材達到補脾胃、補氣以及補血的功效。這些治療害喜的中藥材包括黨蔘、茯苓、白芍、甘草、蓮子、扁豆、山藥、陳皮、沙仁,不過孕婦在服用任何藥物時都需要小心,因此雖然這些藥材在中藥行都買的到,還是得經過中醫師的建議使用才好。如果孕婦要自行在家燉補,他建議蓮子、白芍、山藥這幾味藥比較不會傷身。補氣之餘,孕婦也需要補血。曹永昌指出,女人懷孕後就不宜再喝四物湯,不過適度的攝取沒有關係,只不過必須經過醫師的評估,不要自行貿然熬煮。在四君子湯之外,民眾還可酌加當歸、白芍、熟地、川芎來進行燉補。孕婦保健自己來傳統上對孕婦的禁忌雖然不須百分之百採信,但孕婦保健的重要性絕對是百分之百。孕婦在懷孕期間絕不能亂吃藥,這是眾所皆知的事,不少老一輩的媽媽們都知道一個秘方,就是讓孕婦喝「甘蔗水」,不僅可以降火、治感冒、治咳嗽,還可以讓肚子裡頭的寶寶擁有一身白皙的肌膚!甘蔗水的作法是將甘蔗頭洗淨切塊,再放入鍋內與水同煮,還可以加入蓮藕一起煮,煮沸之後的水即可喝。媽媽們強調,煮甘蔗水最好是拿甘蔗頭,因為不僅最甜,效果也最好。雖然醫界尚未證實「甘蔗水」對胎兒的美白功效,不過對孕婦確實有幫助,因為甘蔗和蓮藕都會讓孕婦不會太燥熱,確實有降火的功效,民眾可以自行在家 DIY。而針對害喜嚴重的現象,曹永昌也建議民眾自行利用穴道按摩的方式,按壓手腕上的「內關穴」,這個內關穴位於手腕處橫紋正中間上方兩吋,可以使用針灸棒及磁石按壓,平時只要不舒服就可以按壓,若是在進食前 30 分鐘進行內關穴的按摩,將可以有效止吐,並幫助孕婦進食,減緩孕婦害喜的不舒適感。忌高熱量油炸食品 避免胎毒另外,不少孕婦在懷孕的中末期會因胎毒的影響而改變體質,有些孕婦更會因此皮膚變差,甚至引起妊娠蕁麻疹等問題,這時可以服用市面上的黃連解毒丸來改善胎毒狀況。曹永昌表示,胎毒情況嚴重也會影響到胎兒,像是造成胎兒的異位性皮膚炎等等毛病,孕婦千萬不可輕忽,若是有胎毒症狀,飲食方面就要以清淡為主,不要吃一些高熱量的油炸食品,像是炸雞、薯條等,以保障自己和胎兒的健康。雖然說新生兒的死亡率在臺灣已逐年下降,但孕婦在妊娠期間常容易出現高血壓、蛋白尿和水腫等合併症,由此引起的胎兒、新生兒死亡等情況也是屢見不鮮,現代人對孕婦保健的觀念不可不慎。奉勸各位準媽媽們,除了注重營養的攝取外,定期的產前檢查千萬不能少,準媽媽還是要本著優生保健的原則,在自我保健之餘與醫生多配合,就能生出聰明、健康的寶寶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