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與護典型病例:
劉××,男,3歲。因發熱、咳嗽3天就診。症見:發熱,體溫波動在38℃-39.5℃之間,咳嗽微喘,夜間咳嗽較重,痰色黃,不易咯出,食欲不振,大便乾燥。查體見:急性熱病容,咽充血,雙扁桃體Ⅰ°腫大,無滲出物。心率102次/分,心音有力,兩肺滿布細小水泡音,腹軟,肝脾肋下未觸及。舌紅,苔黃厚膩,脈滑數。化驗室檢查:血白細胞9.6×109/L,中性69%,淋巴31%。胸部X線提示:兩下肺可見點片狀陰影。
西醫診斷支氣管肺炎。
中醫診斷為肺炎喘嗽,痰熱閉肺型。擬清熱宣肺,止咳化痰平喘之法,藥用麻黃3g,杏仁10g,黃芩6g,桔梗6g,蘇子6g,炒葶藶子6g,炒萊菔子6g,生石膏25g,知母10g,全栝樓10g,炙甘草3g。服藥三付後,患兒體溫正常,咳嗽明顯好轉,喉間痰鳴減輕,食欲有所增加,大便日1行。繼服上方三付後諸症狀消失,再用中藥進行後期調理,痊癒。
小兒呼吸道疾病包括感冒、肺炎、哮喘、反復呼吸道感染等,是兒科最常見的疾病,發病率約占兒科疾病的70%左右。因此,如何做好小兒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與護理工作,既是廣大醫務人員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課題,也是所有兒童家長關注和需要著重瞭解的生活常識。小兒呼吸道疾病多發生在氣候條件變化大、氣溫升降劇烈的冬春交際。
病因主要有兩種,即細菌侵入和病毒感染。
臨床表現為:急性發熱、咳嗽、喘憋、痰多,嚴重的合併有心力衰竭。小兒呼吸道疾病作為小兒的常見病,對兒童的生長、發育產生很大不良影響,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小兒死亡。針對不同病因、不同體質和個性特徵的小兒,治療方法上都有所不同。
總體上講,細菌性的小兒呼吸道疾病一般可以通過口服抗生素、靜脈點滴來治療;而病毒性的小兒呼吸道疾病則可以用抗病毒製劑結合中藥治療,效果較好。東直門醫院兒科在治療小兒呼吸道疾病方面有自己的特色,醫院根據患兒的發病症狀、體征、舌脈表徵,進行辨證治療,多選用銀翹散、麻杏石甘湯(加減)等。醫院還自製了一些特效劑,如針對肺炎、咳嗽的咳熱合劑以及針對感冒、發熱的清解合劑。小兒呼吸道疾病在預防和家庭護理方面應注意的事項有:
一、 在氣候變化劇烈、疾病流行的時節少帶小兒到公共場所,以避免病菌侵入和感染;
二、 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給小兒增減衣服;
三、 平時注意加強小兒的體育鍛煉,提高身體的抵抗力;
四、 提倡用冷水洗面,洗浴盡可能用涼水,以達到刺激皮膚、增強小兒的適應力;
五、 患兒飲食上注意多清淡、少油膩;
六、 建議易患病兒童使用肺炎疫苗,增強肌體的抵抗力;
七、 藥物防治有特製的口服中藥——呼吸道易感兒製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